深圳市人民医院通过航空转运供体,成功完成了两例肺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对患者身份信息和移植器官来源的质疑,面对这些疑问,医院方面及时作出了回应,明确了患者的普通身份以及器官移植的合法性。
据了解,接受肺移植的两名患者分别是73岁的杨某某和64岁的殷某某,杨某某,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造纸厂退休工人,因长期在粉尘较大的环境中工作并有过氯化氢中毒史,导致他患上了间质性肺病,多年来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而殷某某,退休前是辽宁省一家橡胶塑料机械公司的司机,因患特发性肺纤维化而病情危急,两位患者均因病情严重,急需肺移植手术以挽救生命。
深圳市人民医院在得知两名患者有肺移植需求后,迅速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了系统评估,经过详细检查,医院确认两名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承受双肺移植手术,在患者及家属的强烈意愿下,医院决定为两位老人实施手术。
关于移植器官的来源,医院方面明确表示,所移植的器官均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按照国家器官分配科学政策进行分配,这一系统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人体器官分配平台,它通过自动分配和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预,确保了器官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在器官分配过程中,供体信息受到严格保护,系统显示的等待移植患者的信息仅限于相关编号、所在医院及联系电话,完全排除了与患者身份、社会地位或经济能力相关的任何信息,这一措施有效保障了移植等待者的排名顺序不受其社会身份或经济能力的影响。
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医师强调,虽然一般情况下,70岁被视为肺移植的年龄界限,但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良好、经过评估能够耐受移植手术且在75岁以下的老年患者,仍然是合适的移植候选人,在杨某某的案例中,尽管他已超过通常认为的适宜移植年龄,但医院根据其健康状况进行了个体化深入评估,并认为他符合移植要求。
此次肺移植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在器官移植领域的高水平医疗技术,也彰显了医院对于每一位患者生命的尊重和救治的决心,医院通过航空转运供体的方式,大幅缩短了供肺的冷缺血时间,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两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苏醒,并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简单交流,他们正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逐步进入康复阶段。
深圳市人民医院对于“空中转运器官”患者身份的回应,不仅消除了公众的疑虑,也展示了医院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专业性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一成功案例将为更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也为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